Xmake 是一个基于 Lua 的轻量级跨平台构建工具。
它非常的轻量,没有任何依赖,因为它内置了 Lua 运行时。
它使用 xmake.lua 维护项目构建,相比 makefile/CMakeLists.txt,配置语法更加简洁直观,对新手非常友好,短时间内就能快速入门,能够让用户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上。
我们能够使用它像 Make/Ninja 那样可以直接编译项目,也可以像 CMake/Meson 那样生成工程文件,另外它还有内置的包管理系统来帮助用户解决 C/C++ 依赖库的集成使用问题。
目前,Xmake 主要用于 C/C++ 项目的构建,但是同时也支持其他 native 语言的构建,可以实现跟 C/C++ 进行混合编译,同时编译速度也是非常的快,可以跟 Ninja 持平。
Xmake = Build backend + Project Generator + Package Manager + [Remote|Distributed] Build + Cache
尽管不是很准确,但我们还是可以把 Xmake 按下面的方式来理解:
Xmake ≈ Make/Ninja + CMake/Meson + Vcpkg/Conan + distcc + ccache/sccache
新版本中,我们新增了 Xmake 自身源码的断点调试支持,这可以帮助贡献者更加快速的熟悉 xmake 源码,也可以帮助用户去快速调试分析自身项目的配置脚本。
另外,我们 xmake-repo 官方仓库包的数量也即将突破 1100,短短一个月的时间,就新增了 100 多个包,非常感谢 @star-hengxing 的贡献。
同时,我们重点改进了 Wasm 的构建支持,以及 Qt6 for wasm 的支持。
2.8.3 版本,我们新增了 Lua 断点调试支持,配合 VSCode-EmmyLua 插件,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在 VSCode 中断点调试 Xmake 自身源码。
首先,我们需要在 VSCode 的插件市场安装 VSCode-EmmyLua 插件,然后执行下面的命令更新下 xmake-repo 仓库保持最新。
xrepo update-repo
!> Xmake 也需要保持最新版本。
然后,在自己的工程目录下执行以下命令:
$ xrepo env -b emmylua_debugger -- xmake build
其中 xrepo env -b emmylua_debugger
用于绑定 EmmyLua 调试器插件环境,而 --
后面的参数,就是我们实际需要被调试的 xmake 命令。
通常我们仅仅调试 xmake build
构建,如果想要调试其他命令,可以自己调整,比如想要调试 xmake install -o /tmp
安装命令,那么可以改成:
$ xrepo env -b emmylua_debugger -- xmake install -o /tmp
执行完上面的命令后,它不会立即退出,会一直处于等待调试状态,有可能没有任何输出。
这个时候,我们不要急着退出它,继续打开 VSCode,并在 VSCode 中打开 Xmake 的 Lua 脚本源码目录。
也就是这个目录:Xmake Lua Scripts,我们可以下载的本地,也可以直接打开 Xmake 安装目录中的 lua 脚本目录。
然后切换到 VSCode 的调试 Tab 页,点击 RunDebug
-> Emmylua New Debug
就能连接到我们的 xmake build
命令调试端,开启调试。
如下图所示,默认的起始断点会自动中断到 debugger:_start_emmylua_debugger
内部,我们可以点击单步跳出当前函数,就能进入 main 入口。
然后设置自己的断点,点击继续运行,就能中断到自己想要调试的代码位置。
我们也可以在项目工程的配置脚本中设置断点,也可以实现快速调试自己的配置脚本,而不仅仅是 Xmake 自身源码。
Xmake 是一个基于 Lua 的轻量级跨平台构建工具。
它非常的轻量,没有任何依赖,因为它内置了 Lua 运行时。
它使用 xmake.lua 维护项目构建,相比 makefile/CMakeLists.txt,配置语法更加简洁直观,对新手非常友好,短时间内就能快速入门,能够让用户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上。
我们能够使用它像 Make/Ninja 那样可以直接编译项目,也可以像 CMake/Meson 那样生成工程文件,另外它还有内置的包管理系统来帮助用户解决 C/C++ 依赖库的集成使用问题。
目前,Xmake 主要用于 C/C++ 项目的构建,但是同时也支持其他 native 语言的构建,可以实现跟 C/C++ 进行混合编译,同时编译速度也是非常的快,可以跟 Ninja 持平。
Xmake = Build backend + Project Generator + Package Manager + [Remote|Distributed] Build + Cache
尽管不是很准确,但我们还是可以把 Xmake 按下面的方式来理解:
Xmake ≈ Make/Ninja + CMake/Meson + Vcpkg/Conan + distcc + ccache/sccache
这个版本,我们新增了不少实用的 API,并且移除了一些几年前就被标记为废弃的接口,另外改进了动态库对 soname 的支持。
同时,在这期间,我们迎来了一些喜人的数据,我们的 xmake-repo 官方仓库包的数量也突破了 1k,非常感谢 Xmake 的每位贡献者,我们的包仓库基本上都是社区贡献者贡献进来的。
尤其是 @xq114, @star-hengxing, @SirLynix 帮忙贡献了大量的包,非常感谢~
还有,Xmake 仓库 Commits 也突破到了 12k,一直在持续快速迭代中。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下,新版本中的一些主要更新内容。
新版本中,我们对 set_version
接口新增了 soname 版本支持,用于控制 so/dylib 动态库的版本兼容性控制。
我们可以配置 soname 的版本后缀名称,xmake 会在编译、安装动态库的时候,自动生成符号链接,执行指定版本的动态库。
例如,如果我们配置:
set_version("1.0.1", {soname = true})
xmake 会自动解析版本号的 major 版本作为 soname 版本,生成的结构如下:
└── lib
├── libfoo.1.0.1.dylib
├── libfoo.1.dylib -> libfoo.1.0.1.dylib
└── libfoo.dylib -> libfoo.1.dylib
当然,我们也可以指定 soname 到特定的版本命名:
set_version("1.0.1", {soname = "1.0"}) -> libfoo.so.1.0, libfoo.1.0.dylib
set_version("1.0.1", {soname = "1"}) -> libfoo.so.1, libfoo.1.dylib
set_version("1.0.1", {soname = "A"}) -> libfoo.so.A, libfoo.A.dylib
set_version("1.0.1", {soname = ""}) -> libfoo.so, libfoo.dylib
而如果没设置 soname,那么默认不开启 soname 版本兼容控制:
set_version("1.0.1") -> libfoo.so, libfoo.dylib
Xmake 是一个基于 Lua 的轻量级跨平台构建工具。
它非常的轻量,没有任何依赖,因为它内置了 Lua 运行时。
它使用 xmake.lua 维护项目构建,相比 makefile/CMakeLists.txt,配置语法更加简洁直观,对新手非常友好,短时间内就能快速入门,能够让用户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上。
我们能够使用它像 Make/Ninja 那样可以直接编译项目,也可以像 CMake/Meson 那样生成工程文件,另外它还有内置的包管理系统来帮助用户解决 C/C++ 依赖库的集成使用问题。
目前,Xmake 主要用于 C/C++ 项目的构建,但是同时也支持其他 native 语言的构建,可以实现跟 C/C++ 进行混合编译,同时编译速度也是非常的快,可以跟 Ninja 持平。
Xmake = Build backend + Project Generator + Package Manager + [Remote|Distributed] Build + Cache
尽管不是很准确,但我们还是可以把 Xmake 按下面的方式来理解:
Xmake ≈ Make/Ninja + CMake/Meson + Vcpkg/Conan + distcc + ccache/sccache
windows 的长路径限制一直是一个大问题,嵌套层级太深的工程,在读写文件的时候,都有可能失败,这会影响 xmake 的可用性和体验。
尽管,xmake 已经提供各种措施也避免这个问题,但是偶尔还是会受到一些限制。而在这个版本中,我们改进了安装器,提供一个安装选项,让用户选择性开启长路径支持。
这需要管理员权限,因为它需要写注册表。
WriteRegDWORD ${HKLM} "SYSTEM\CurrentControlSet\Control\FileSystem" "LongPathsEnabled" 1
用户可以自己决定,是否需要开启它。
感谢 @A2va 的贡献。
新增 OpenSUSE 的 zypper 包管理器支持,可以直接通过 zypper 自动下载安装,并集成它提供的包。
感谢 @iphelf 的贡献。
add_requires("zypper::libsfml2 2.5")
一些第三方包,没有使用 cmake 维护,仅仅提供了 vcproj 的工程文件,如果我们把它做成包,需要使用 tools.msbuild
模块去编译安装它。
但是 vcproj 的 vs 版本如果很老,就需要升级它,否则编译会失败。
因此我们改进了 tools.msbuild 模块,提供自动升级 vcproj 的功能,只需要指定下需要升级的 vcproj/sln 文件即可。
package("test")
on_install(function (package)
import("package.tools.msbuild").build(package, configs, {upgrade={"wolfssl64.sln", "wolfssl.vcxproj"}})
end)
Xmake 是一个基于 Lua 的轻量级跨平台构建工具。
它非常的轻量,没有任何依赖,因为它内置了 Lua 运行时。
它使用 xmake.lua 维护项目构建,相比 makefile/CMakeLists.txt,配置语法更加简洁直观,对新手非常友好,短时间内就能快速入门,能够让用户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上。
我们能够使用它像 Make/Ninja 那样可以直接编译项目,也可以像 CMake/Meson 那样生成工程文件,另外它还有内置的包管理系统来帮助用户解决 C/C++ 依赖库的集成使用问题。
目前,Xmake 主要用于 C/C++ 项目的构建,但是同时也支持其他 native 语言的构建,可以实现跟 C/C++ 进行混合编译,同时编译速度也是非常的快,可以跟 Ninja 持平。
Xmake = Build backend + Project Generator + Package Manager + [Remote|Distributed] Build + Cache
尽管不是很准确,但我们还是可以把 Xmake 按下面的方式来理解:
Xmake ≈ Make/Ninja + CMake/Meson + Vcpkg/Conan + distcc + ccache/sccache
Xmake 很早就支持了包的虚拟环境管理,可以通过配置文件的方式,实现不同包环境之间的切换。
我们可以通过在当前目录下,添加 xmake.lua 文件,定制化一些包配置,然后进入特定的包虚拟环境。
add_requires("zlib 1.2.11")
add_requires("python 3.x", "luajit")
$ xrepo env shell
> python --version
> luajit --version
也可以通过导入自定义环境配置文件,来切换环境:
$ xrepo env --add /tmp/base.lua
$ xrepo env -b base shell
而在新版本中,我们进一步做了改进,让 Xrepo 能够直接在命令行临时指定需要绑定的环境包列表,实现快速切换,无需任何配置。
并且支持同时指定多个包环境。
例如,我们想进入一个带有 python 3.0, luajit 和 cmake 的环境,只需要执行:
$ xrepo env -b "python 3.x,luajit,cmake" shell
[python,luajit,cmake] $ python --version
Python 3.10.6
[python,luajit,cmake] $ cmake --version
cmake version 3.25.3
Xmake 会自动安装相关依赖,然后开启一个新的 shell 环境,新环境终端左边也有 prompt 提示。
如果我们想退出当前环境,仅仅需要执行
[python,luajit,cmake] $ xrepo env quit
$
Xmake 是一个基于 Lua 的轻量级跨平台构建工具。
它非常的轻量,没有任何依赖,因为它内置了 Lua 运行时。
它使用 xmake.lua 维护项目构建,相比 makefile/CMakeLists.txt,配置语法更加简洁直观,对新手非常友好,短时间内就能快速入门,能够让用户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上。
我们能够使用它像 Make/Ninja 那样可以直接编译项目,也可以像 CMake/Meson 那样生成工程文件,另外它还有内置的包管理系统来帮助用户解决 C/C++ 依赖库的集成使用问题。
目前,Xmake 主要用于 C/C++ 项目的构建,但是同时也支持其他 native 语言的构建,可以实现跟 C/C++ 进行混合编译,同时编译速度也是非常的快,可以跟 Ninja 持平。
Xmake = Build backend + Project Generator + Package Manager + [Remote|Distributed] Build + Cache
尽管不是很准确,但我们还是可以把 Xmake 按下面的方式来理解:
Xmake ≈ Make/Ninja + CMake/Meson + Vcpkg/Conan + distcc + ccache/sccache
Xmake 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在 Haiku 系统 上运行,并且我们对 Xmake 新增了一个 haiku 编译平台,用于在 Haiku 系统上进行代码编译。
效果如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