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版本主要工作还是继续改进对工具链的支持,上个版本虽然通过重构实现了模块化的工具链扩展,但是对于一次编译想要灵活地在交叉工具链/Host工具链上切换编译,还不能很好的支持,因此这个版本重点改进了这块的支持力度。
另外,此版本还对使用add_requires
集成的远程依赖包下载慢的问题做了改进,增加了代理设置、本地包检索复用的支持来改善此问题。当然,最好的方式还是搞个国内的cdn来加速下载,但是这个成本过高,暂时就不折腾了。
还有一些小改动和bug修复,可以看下文章最下面的更新内容。
关于这块的一个example,可以参考luajit项目,里面的编译流程需要先编译host平台下minilua/buildvm两个target,然后再通过minilua/buildvm生成对应目标平台的jit代码参与整体luajit库的编译。
因此整个编译过程需要先对特定target采用host工具链,然后对其他target再使用交叉工具链完成编译。
那我们应该如何配置xmake.lua去实现这种方式呢,一种就是通过set_toolchains
接口,对特定target设置指定的host工具链,例如:
target("buildvm")
set_kind("binary")
add_files("src/*.c")
set_toolchains("xcode", {plat = os.host(), arch = os.arch()})
target("luajit")
set_kind("static")
add_deps("buildvm")
add_files("src/*.c")
如果当前是在交叉编译模式,即使执行下面的命令配置成android编译平台,其buildvm实际还是在使用xcode编译macOS目标程序,仅仅luajit库是采用ndk工具链编译:
$ xmake f -p android --ndk=/xxxx
但是,这还不是特别方便,尤其是跨平台编译时候,不同平台的pc工具链都是不同的,有msvc, xcode, clang等,还需要判断平台来指定。
我们还可以继续通用化,让xmake针对不同平台自动选用当前可用的Host工具链,而不是显式指定特定工具链,改进成下面的版本:
target("buildvm")
set_kind("binary")
add_files("src/*.c")
set_plat(os.host())
set_host(os.arch())
target("luajit")
set_kind("static")
add_deps("buildvm")
add_files("src/*.c")
通过使用set_plat和set_arch接口,直接设置特定target到主机平台,就可以内部自动选择host工具链了。
关于这块的完整配置例子,可以参考:https://github.com/xmake-io/xmake-repo/blob/master/packages/l/luajit/port/xmake.lua
为了让xmake更好得支持交叉编译,这个版本我重构了整个工具链,使得工具链的切换更加的方便快捷,并且现在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在xmake.lua中扩展自己的工具链。
关于平台的支持上,我们新增了对*BSD系统的支持,另外,此版本还新增了一个ninja主题风格,实现类似ninja的编译进度显示,例如:
LTUI是一个基于lua的跨平台字符终端UI界面库。
此框架源于xmake中图形化菜单配置的需求,类似linux kernel的menuconf去配置编译参数,因此基于curses和lua实现了一整套跨平台的字符终端ui库。 而样式风格基本上完全参照的kconfig-frontends,当然用户也可以自己定制不同的ui风格。
另外,LTUI是完全跨平台的,windows上的terminal终端也是完全支持的,在windows上ltui会采用pdcurses来进行窗口绘制。
然而之前的版本,并不支持布局随终端窗口的大小调整,来自动调整布局,如果窗口变大,那边整个视图还是会保留原有的大小。 而在当前v1.7版本中,我进行了局部重构,来支持窗口Resize,以及所有views布局的自适应调整。
之前的版本:
新版本的效果:
这个版本主要是对内置的构建规则做了些扩展,新增了相关规则来实现对iOS/MacOS相关App应用程序项目、Framework和Bundle程序的构建支持。
并且支持App签名,也提供了相关工程模板来快速创建应用程序,另外此版本还对Qt的开发构建也做了不少改进,增加对Qt5.14.0新版本sdk的支持,对android的打包部署支持上也改进了不少。
处理之外,xmake还提供了一个特殊的xmake.cli
构建rule,通过集成libxmake engine库,来扩展开发基于xmake引擎的程序,比如:做个定制版的xmake,也可以基于此写点lua脚本程序。
用于生成.app/.ipa应用程序,同时支持iOS/MacOS。
target("test")
add_rules("xcode.application")
add_files("src/*.m", "src/**.storyboard", "src/*.xcassets")
add_files("src/Info.plist")
我们也可以通过模板工程快速创建:
$ xmake create -t xcode.macapp -l objc test
$ xmake create -t xcode.iosapp -l objc test
$ xmake f -p [iphoneos|macosx]
$ xmake
[ 18%]: compiling.xcode.release src/Assets.xcassets
[ 27%]: processing.xcode.release src/Info.plist
[ 72%]: compiling.xcode.release src/Base.lproj/Main.storyboard
[ 81%]: compiling.xcode.release src/Base.lproj/LaunchScreen.storyboard
[ 45%]: ccache compiling.release src/ViewController.m
[ 63%]: ccache compiling.release src/AppDelegate.m
[ 54%]: ccache compiling.release src/SceneDelegate.m
[ 36%]: ccache compiling.release src/main.m
[ 90%]: linking.release test
[100%]: generating.xcode.release test.app
[100%]: build ok!
luject是一个静态注入动态库的工具,它可以实现对mac, ios, linux, windows, android的可执行程序,动态库程序进行修改,来插入指定动态库实现注入和加载。
另外luject也实现了对ios的ipa包,android的apk包自己macOS的.app包的动态库注入,重打包和重签名支持。
我们可以通过ptrace附加或启动一个程序,然后将指定的动态库注入进去,但很多情况下需要root权限才行。
除了通过动态注入,我们也可以通过设置DYLD_INSERT_LIBRARIES
等环境变量的方式,来注入指定的动态库,mac/ios程序就可以使用这种方式来简单快速地实现注入,例如:
$DYLD_INSERT_LIBRARIES=inject.dylib ./test
不过这种方式在ios上也需要越狱后才可用,另外我们也可以在工程的Build Settings中找到Other Linker Flages 并添加下面的字段来限制这种加载方式,实现对可执行程序的注入保护。
-Wl,-sectcreate,__RESTRICT,__restrict,/dev/null
因此,也不是非常的通用,其实还有一种更加通用的方式,就是直接静态修改可执行文件,插入需要加载的动态库就可以了,简单暴力有效。
Mayhem 在Phrack中也详细解释了这一技术的原理,而LIEF库提供了一种跨平台的api,实现对MachO, ELF, PE等可执行文件格式的快速修改。
这里luject就是利用了这个库,通过修改可执行文件,插入动态库加载路径,来实现静态注入,例如:
auto elf_binary = std::unique_ptr<LIEF::ELF::Binary>{LIEF::ELF::Parser::parse("testapp")};
elf_binary->add_library("libtest.so");
elf_binary->write("testapp_injected");